节点文献

铌镁酸铅与铌铁酸铅粉体煅烧合成过程中烧绿石相的形成机理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喻佑华Young-Jei Oh冯楚德

【Author】 Young-Jei Oh;Thin Film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hin Film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摘要】 铌镁酸铅Pb(Mg1/3Nb2/3)O3(PMN)与铌铁酸铅Pb(Fe1/2Nb1/2)O3(PFN)均为铅基钙钛矿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其相对介电常数大,低温可烧结性的特点,而被认为是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经济、技术上兼优的重要候选介质材料,PMN还因其较大的电致伸缩应变系数而用于微位移器、致动器等。因此,最近二十年来,PMN与PFN一直受到材料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的兴趣始终不曾减少。但在PMN与PFN的钙钛矿相粉体的煅烧合成及烧结过程中,烧绿石相的频繁出现一直困扰着材料科学工作者,因烧绿石相会对产品的性能(尤其是电学性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Swartz和Shrout首先提出一种两步煅烧合成路线,即"columbite(铌铁矿)先驱体法"。其具体做法是:先用固相反应法将Nb2O5与Mg O二种氧化物预先在1000℃左右合成(主相为Mg Nb2O6),再将此先驱体与Pb O在800℃左右煅烧,即可获得以PMN为主相,烧绿石相含量低于5%的产物。"columbite先驱体法"制备PMN钙钛矿结构粉体取得了很大成功。此法现已被广泛用于铅基钙钛矿相粉体的制备。但即使用此法合成钙钛矿相,发现在其煅烧产物中仍有少量烧绿石相存在。本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铌镁酸铅(PMN)与铌铁酸铅(PFN)的"columbite先驱体法"煅烧合成工艺过程中烧绿石相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g Nb2O6/Pb3O4体系中烧绿石相的形成与Fe Nb O4/Pb3O4体系中的有所不同,前者主要通过先驱体中残留的未反应的Nb2O5与Pb O反应而生成,而后者主要通过先驱体Fe Nb O4分解出来的Nb2O5与Pb O反应而得到。

【关键词】 固相反应烧绿石相反应顺序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4-10-14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 【分类号】TQ174.1;TM53
  • 【主办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