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mms13、ScFv(3G11)及其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 孔登; 王小柯; 邢秋翠; 陈永; 付新华; 王守训;
【机构】 潍坊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30a(+)-mms13、pET30a(+)-ScFv和pET30a(+)-ScFv-mms13,将其转入E.coli Rosetta诱导蛋白表达。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表达蛋白进行定位分析,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表达蛋白,为重组制备肿瘤靶向细菌磁小体提供转基因载体。方法以克隆载体pMD18-mms13为模板,设计PCR引物扩增mms13基因,产物纯化后NdeⅠ和XhoⅠ双酶切,与相同酶切的pET30a(+)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30a(+)-mms13,测序验证。以克隆载体pMD18-ScFv为模板,PCR扩增ScFv基因,双酶切后与pET30a(+)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30a(+)-ScFv,测序验证。以克隆载体pMD18-mms13和pMD18-ScFv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拼接PCR(SOE-PCR)技术构建融合基因ScFv-mms13。进而将融合基因ScFv-mms13与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0a(+)-ScFv-mms13,测序验证。将以上构建的三个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通过改变IPTG浓度、诱导时间确定最优表达条件,并对表达蛋白进行定位分析。最后通过Western blot鉴定融合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表达载体pET30a(+)-mms13和pET30a(+)-ScFv构建成功。应用重叠延伸拼接PCR(SOE-PCR)方法构建融合基因ScFv-mms13(1158bp),然后通过克隆技术得到重组质粒pMD18-ScFv-mms13。将融合基因ScFv-mms13插入到pET30a(+)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0a(+)-ScFv-mms13;菌落PCR、酶切、DNA测序鉴定结果均表明目的片段准确地插入到表达载体中。以上三种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诱导后电泳结果显示目的条带分别在13kDa、28kDa、43kDa左右,与预期大小相符。并确定IPTG终浓度为0.2mM、诱导时间6h为最优表达条件。对表达蛋白进行定位分析确定Mms 13蛋白主要存在于可溶细胞质中,ScFv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ScFv-mms13重组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部分存在于可溶细胞质中。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以上三种表达的蛋白为目的蛋白。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13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3-08-19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R346
-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