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不同程度机械损伤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Effects of Removal of Apical Point and Stem Leaves on Growth and Yield of Cotton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代建龙徐士振卢合全罗振李振怀唐薇张冬梅李维江董合忠

【机构】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摘要】 黄河流域棉区5—6月份是冰雹高发期,此时正值棉花苗蕾期,是以营养生长为主的"搭架子"阶段,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能力较弱;此期遭受冰雹极易造成棉株机械损伤,引起减产甚至绝产。棉花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针对不同程度雹灾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损失。本研究通过采用人工摘除顶心和叶片来模拟不同程度雹灾,研究了不同程度机械损伤对棉花生长及其产量的效应。以本实验室自育棉花(Gossypiumhirsutum.L)品种K836为材料,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设置去顶去叶、去顶留1片叶、去顶留所有叶、留顶去叶、留顶留1片叶5个处理,以保留顶心保留所有叶片作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于2015年6月12日采用人工去主茎顶和去主茎叶模拟不同程度机械损伤,所有去顶处理仅保留最上部1个叶枝作为再生主茎,留1片叶处理为保留最上部叶枝处的主茎功能叶。于6月25日对去顶处理进行整枝,保留最顶部1个叶枝,全部处理于7月22日打顶。并于处理后15、30、45和60 d对棉株取样,研究不同程度雹灾对棉株生长的影响。棉花吐絮后分3次收花,计产;每次收花时每小区随机选取50铃,晒干后称量,取平均值作为平均铃重;依据产量及铃重计算铃数。结果表明,人工去顶、去叶片均会影响棉花生长,这种负面效应因伤害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且棉株恢复能力和最终产量也有所不同。与对照相比,处理后15、30、45和60 d,无顶无叶处理的棉株生物量分别降低了88.2%、83.4%、71.6%和60.8%;去顶留1片展开叶棉株生物量降低了61.7%、50.9%、24.5%和18.8%;去顶保留所有叶片棉株生物量降低了23.9%、33.2%、33.3%和13.2%;留顶无叶棉株生物量降低了73.1%、60.0%、50.4%和34.2%。留顶留1片主茎叶损伤处理15 d的棉株生物量比同期的对照降低了40.2%,处理后30 d、45 d、60 d的生物量则与对照相当。以上结果说明,顶心和叶片在棉株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棉株恢复能力与顶心和叶片受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损伤越轻,恢复能力越强,反之恢复能力越弱。人工去顶、去叶片对棉花早熟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也会产生影响。从籽棉产量来看,去顶去叶、去顶留1片展开叶、去顶保留所有叶片和留顶去叶均造成减产,减产幅度分别为37.1%、16.4%、18.2%和32.8%;留顶留1片叶对产量几乎无影响。不同程度机械损伤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主要归因于铃数和铃重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去除顶心和所有叶片推迟了棉铃成熟,成熟期延后导致棉铃发育不完全,进而造成铃数和铃重的降低所致。综上,当棉花在蕾期遭遇冰雹袭击时,要视棉苗受害程度及时采取合理的处置方式,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顶心完好棉田,当仅有部分叶片受损时,棉苗生长几乎不受影响,可按照正常棉田管理;叶片被全部打掉但顶心尚在时,则应做好水肥管理,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保证足够的果枝数,为后期产量形成打下基础;顶心遭破坏棉田但尚存在部分叶片时,应采取措施尽量恢复棉株生长,将培养叶芽再生主茎作为重点,并适当推迟打顶时间,保证足够的果枝数。但当顶心不在、叶片全无时,对产量影响较大,则应该考虑翻种其他作物。

【关键词】 棉花机械损伤生物量产量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18-21);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SDAIT-03-01)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7年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8-07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S562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