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人β地中海贫血β41-42(-CTTT)转基因小鼠的构建
【作者】 赵文忠; 叶嘉玲; 王柏贤; 王瑾; 钟泽艳; 易升; 韦相才;
【机构】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摘要】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血液病,也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该病高发于地中海中东部、非洲、中东、东南亚以及中国南方地区。据现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广东省人群的β-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2.54%[2],广西地区人群β-地贫基因携带率高达6.78%7.97%。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障碍引起α与非α珠蛋白链合成失去平衡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在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南方各省人群中,CD41-42(-CTTT)突变约占β-地贫突变的36%以上[4],其纯合子表现为重型地贫。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β-地贫的发生机制、基因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尽管β-地贫动物模型发展很快,但是这些动物模型大多是基于国外较常见的ⅣS-2-654突变,而包括广东省在内的中国人群的β-珠蛋白基因主要突变位点是CD41-42(-CTTT)。因此,建立可表达人类βCD41-42(-CTTT)基因的小鼠模型,对于我国的β-地贫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采用Gateway技术,将人类βCD41-42(-CTTT)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P.Des2d-EF1A上,重组质粒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方法进行验证。采用显微注射法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注射至FVB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中,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的子宫。采用PCR技术筛选出整合了外源基因的小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βCD41-42(-CTTT)基因的表达。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RP.Des2d-EF1A-βCD41-42(-CTTT)。在出生的24只新生鼠中,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共获得5只阳性转基因首建者小鼠。本研究建立了人βCD41-42(-CTTT)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为β地贫的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会议录名称】 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广东省遗传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12-19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广州
- 【分类号】R556.61
- 【主办单位】广东省遗传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