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簇毛麦V基因组上的抗小麦叶锈病新基因发掘
【作者】 张瑞奇; 兰彩霞; 李在峰; 冯祎高; 邢莉萍; 曹爱忠;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 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病菌(PucciniatriticinaEriks.)侵染小麦叶部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小麦真菌病害,近年来对我国小麦危害有上升趋势,已成为小麦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叶锈病分布广泛、病原菌生理小种复杂多变等特点,常常导致品种抗性频繁丧失,因此,发掘抗病新基因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一项长期任务。簇毛麦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的基因资源库,其V基因组上携带多种优良性状基因,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将簇毛麦V基因组携带的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品质相关性状基因以及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55通过易位系的方式转入普通小麦并在育种中加以利用。近年来,我们又系统鉴定了小麦-簇毛麦种质对小麦叶锈病的抗性,发现簇毛麦2VL和3V染色体上携带小麦叶锈病苗期抗性基因,易位系T5VS.5DL携带小麦叶锈病成株期抗性基因。选育出了T2VL.2DS、T3VS.3DL和T3VL.3DS易位系,并转入高产小麦品种南农0686遗传背景。这些易位系及其携带的抗小麦叶锈病新基因为培育抗小麦叶锈病新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
- 【会议时间】2017-08-07
- 【会议地点】中国河北石家庄
- 【分类号】S435.121.43
- 【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