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67例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分析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讨论显微外科手术眶上外侧入路、经蝶窦入路、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前纵裂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不同肿瘤大小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01月至2015年3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67例颅咽管瘤病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5组:眶上外侧入路8例,经蝶窦入路12例(其中3例内镜辅助),翼点入路13例,额下入路15例,前纵裂入路19例。根据肿瘤最大径分为3组:<3cm 27例,3-5cm 33例,>5cm 7例。分析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入路选择、手术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分析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不同显微手术入路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的差别无统计意义;不同肿瘤最大径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本组67例病例中,术后死亡4例。肿瘤全切39例(58.2%),次全切除16例(23.8%),大部分切除12例(17.9%)。5种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析,肿瘤全切率无统计学差异。3.本组67例病例中46例(70.1%)出现术后并发症,眶上外侧入路8例中有6例(75%),经蝶窦入路12例中有6例(50%),翼点入路中13例中有8例(61.5%),额下入路15例中有11例(73.3%),前纵裂入路19例中有15例(78.9%)。5种不同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本组67例病例中,肿瘤最大径<3cm 27例中全切21例(77.8%),肿瘤最大径3-5cm 33例中全切17例(51.5%),肿瘤最大径>5cm 7例中全切1例(14.3%)。不同肿瘤最大径全切率有统计学差异;肿瘤最大径越大,手术全切率越低。5.本组67例病例中,不同肿瘤最大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有效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方法。术前评估、入路选择、肿瘤暴露情况共同决定手术切除效果。2.颅咽管瘤术中易损伤临近重要结构,术后并发症多、发病率高,以尿崩症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多见。3.不同手术入路对肿瘤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4.肿瘤最大径影响手术切除效果,肿瘤最大径越大,手术全切率越低。
- 【会议录名称】 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5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闽江赣四省神经外科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15-09-03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舟山
- 【分类号】R739.41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