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前后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情况及随访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程晖蒋汝红刘强孙雅逊林建伟张祖文陈世权朱俊盛夏蒋晨阳

【机构】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

【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阵发性房颤患者分别在肺静脉隔离前后联合使用ATP+ISP对非肺静脉触发灶的诱发情况以及消融非肺静脉触发灶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和结果本研究入选从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80例药物治疗无效,发作时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的患者均于肺静脉隔离前后通过静脉给予ATP(20mg)+ISP(20?g/min)诱发房颤。诱发出房颤的起始部分被标记和记录。在肺静脉隔离前,房颤主要由肺静脉触发(51%vs.4%非肺静脉,p<0.01),环肺静脉隔离术显著抑制了肺静脉触发房颤的能力,但是使非肺静脉触发灶更易诱发(17%vs 4%,p=0.016)。根据是否存在非肺静脉触发灶将术中诱发出房颤的49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2例患者只诱发出肺静脉触发灶,B组的17例患者均存在非肺静脉触发灶。经过19.2±8.2个月的随访,A组和B组的病人无房颤复发的比率分别为65.6%(21/32)和88.2%(15/17)(p=0.088)。结论 ATP+ISP可以有效诱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特别是在环肺静脉隔离以后。术中对非肺静脉触发灶进行消融可能使病人获益,虽然在本研究中随访结果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非肺静脉触发灶ATP
  • 【会议录名称】 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06-25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541.75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