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脑梗死患者睡眠节律紊及干预研究
【作者】 王明; 朱维萍; 蒋辉; 孙毅鸿; 刘若阳; 缪秋娜;
【机构】 舟山市普陀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检测并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入组的脑梗死伴有睡眠节律紊乱的患者,了解他们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改变、心理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睡眠状况主观评估,并通过对脑梗死伴有睡眠节律紊乱的患者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后,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以探索提高脑梗死患者心理及神经功能康复水平的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应用PSG检测确定60例伴有睡眠节律紊乱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在干预前后测试汉密顿抑郁(Hamili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RSD HAMD HRSD)、焦虑(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AIS)。然后,对干预组患者给予药物和非药物干预,连续干预两周后,对心理状况、睡眠状况、神经功能康复程度作对照分析。相关数据全部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脑梗死伴睡眠节律紊乱患者的PSG有一定的改变。干预组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好转,他们的HAMD、HAMA量表减分率4951%;日常生活能力较前提高,ADL分提高了7.8%;睡眠状况改善,AIS减分率24%。证实干预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伴有睡眠节律紊乱的患者PSG有一定规律性,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患者的心理状况、睡眠、日常生活能力都有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心身康复。
- 【会议录名称】 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05-29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舟山
- 【分类号】R743.3;R740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