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作者】 陆霞; 邵蓓; 张万里; 冯靓; 殷为勇; 王志敏; 张顺开; 邱伟文; 梁海燕; 金笑平; 韩钊; 牛晓婷;
【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台州市立医院; 台州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于浙江中、西、南地区6家大型综合性医院4.5 h内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26例,根据治疗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将患者分为服用组(n=17)和无服用组(n=109),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特点、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和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对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服用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服用组[(69.9±7.7)岁与(62.8±11.9)岁,t=2.380,P=0.019],服用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服用组[7/17(41.1%)与14/109(12.8%),x=8.500,P=0.004]。服用组与无服用组患者在溶栓后90 d良好预后比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07,95%CI 1.033~1.187,P=0.044)、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OR=3.226,95%CI 1.07~10.533,P=0.048)与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有关,基线NIHSS评分(OR=1.278,95%CI 1.136~1.437,P<0.001)、血糖(OR=1.194,95%CI 1.023~1.393,P=0.024)与患者90 d的预后相关。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但不影响患者90d的良好预后。
- 【会议录名称】 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05-29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舟山
- 【分类号】R743.3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