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国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梁英黄剑田静彬曹媛媛张国玲王春刚曹颖李建荣

【机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摘要】 目的 1.探索在中国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发生率;2.探索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 1.研究对象:此研究是一个大样本横断面研究,筛选2014年4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入院的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诊断采用ICD-10诊断标准,绝经定义为>52岁并且停止月经至少2年以上,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2年以上。2.临床评定: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和疾病相关情况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目前抗精神病药剂量转化为氯丙嗪等效剂量。3.实验室检查:患者空腹8-12小时后,于次日清晨7am-9am采取静脉血。测量泌乳素(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E STO)、孕酮(Progesterone,PROG)、卵泡生成素(Follicular-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TSH、T3和T4水平。4.骨密度检查:通过X线骨密度仪,测量正位第1~4腰椎(L1-4)和左右股骨颈骨密度(BMD)。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共计2 1 9例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或骨密度下降的发生率为66.2%(145/219).2.骨密度下降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在多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年龄,病程(年),治疗剂量(氯丙嗪),治疗时间(年),PANSS-阴性症状评分,体重指数,运动时间/周(分钟),饮酒,泌乳素,雌二醇,卵泡生成素,黄体生成素(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时间,PANSS-阴性症状评分,泌乳素,体重指数,运动时间/周(分钟数)和氯丙嗪治疗剂量与骨密度下降相关。结论中国绝经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发生率非常高。骨密度下降的风险因素包括:较大年龄,较长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较高治疗剂量,PANSS-阴性症状评分较高,泌乳素水平较高,体重指数较大,运动时间较少。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5-09-1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749.3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sychiatry)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