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单双相情感障碍疾病时间的一年随访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志营马燕桃于欣王刚刘哲宁孙静方贻儒王学义杨海晨李静张永华

【机构】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京市脑科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描述双相障碍与抑郁障碍疾病特征的差异;比较双相障碍患者与抑郁障碍患者在1年随访期内疾病发作的时间,探讨症状持续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自然观察研究设计,纳入全国九个中心的符合入组条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BD)和抑郁障碍患者(MDD)。基线采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进行诊断评估,以心境障碍评估表(ADE)收集患者的症状特征和病史资料;随访设计为每2个月评估一次,1年内随访6次,主要以情感障碍随访监测表(CMF)收集患者的症状、功能和药物治疗信息。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简单相关分析随访期内症状持续时间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共完成基线入组615例患者,双相障碍组(BD)360例,其中34.4%患者处于缓解期,处于抑郁发作、轻躁狂发作和躁狂发作分别为30.6%、5.0%和30.0%;抑郁障碍组(MDD)255例,其中处于发作期患者64.7%,缓解期35.3%。全部完成1年6次随访患者405例,BD-Ⅰ型183例,BD-Ⅱ型50例,MDD172例;其中,BD组17例(7.3%)处于发作期,MDD组11例(6.4%)处于发作期,其余患者均处于缓解期。首次随访脱落人数最多,总体脱落率34.1%,共计失访209例,BD组126例,MDD组83例。BD组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的症状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天和10.8天,低于抑郁障碍组的15.6天和15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情感高涨和易激惹时间明显短于其抑郁时间,中位数分别为0和6天。与BD-Ⅰ型相比,BD-Ⅱ型情绪低落和兴趣减退时间更长,约为BD-Ⅰ型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高涨和易激惹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BD组中,情绪低落、情感高涨及焦虑持续时间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情感高涨和易激惹持续时间与性别正相关;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及焦虑持续时间均与共病忧郁特征、恶劣心境、自杀、焦虑及终身抑郁次数呈正相关,与双极性指数(BPX)得分负相关;情感高涨持续时间与共病焦虑、终身躁狂次数、抑郁次数正相关,与首次躁狂年龄负相关;焦虑持续时间与住院史负相关。结论 1年随访中双相障碍症状表现以抑郁为主,而不是躁狂或轻躁狂;与双相Ⅰ型相比,双相Ⅱ型受抑郁症状影响更大;双相障碍与抑郁障碍在1年随访内内受抑郁症状的影响基本相当。

【关键词】 双相障碍抑郁障碍症状持续时间随访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5-09-1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749.4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sychiatry)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