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性记忆损伤研究的应用
【机构】 北京回龙观医院;
【摘要】 目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主要反映额叶执行功能,临床上常用于神经、精神科病人额叶功能障碍的测查及研究。神经影像学和神经认知实验证据表明,前额叶皮质在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过程中起核心作用,且执行功能在PM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探讨WCST对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M损伤的应用价值。探究WCST各指标对慢性Sch患者基于时间的PM(time-based prospective memory,TBPM)、基于事件的PM(event-based prospective memory,EBPM)及PM整体水平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运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ID-I/P)确定诊断,共入组53例慢性Sch患者。其中男25例,女28例;平均(58.42±6.20)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06±2.27)年;平均病程(27.37±12.91)年。社会招募健康对照55例,排除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男30例,女25例;平均(59.75±6.8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1.20±2.16)年。两组被试性别构成、年龄、受教育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计算机版WCST和计算机版PM测试,记录WCST各项指标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错误应答数(Re)、概念化水平百分数(Rf%)、持续性应答数(Rp)、持续性错误数(Rpe)成绩及EBPM分、TBPM分及PM总分。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多变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被试WCST及PM各项指标得分。由于年龄及教育程度对PM得分有影响,对WCST各指标及PM得分进行控制年龄及教育程度的偏相关分析。对患者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及WCST各指标进行排除多重共线性的主成分回归分析,筛选PM各指标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患者组的PM和WCST成绩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②偏相关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中,WCST各指标与EBPM、TBPM及PM总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Rp、Re、Rpe与EBPM、TBPM及PM总分呈负相关(p<0.05),Cc、Rf%、Rc与PM各指标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PM各指标无相关性。③患者组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受教育程度、Rf%、Rpe、Rp影响PM总分,其中受教育程度、Rf%为保护因素,Rpe、Rp为危险因素(回归方程为PM=1.78EDU+0.29Rf%—0.1 9Rpe—0.13Rp+16.46,方程中个标化偏回归系数的P值均<0.05);受教育程度、Rpe、Rp、Rc影响TBPM和EBPM,受教育程度、Rc为保护因素,Rpe、Rp为危险因素。结论慢性Sch患者存在广泛的PM损伤和执行功能损伤,病程对其PM水平无影响。WCST各常用指标与慢性Sch患者的PM水平存在相关性。反映认知转移能力的指标Rpe及Rp对慢性Sch患者PM总体水平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5-09-17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749.3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