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门静脉压力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杜庆红刘芳韩琳李卫红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摘要】 门静脉高压症(PHT)是肝硬化重要的并发症,并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部分研究认为,门静脉压力与其并发症的产生呈明显的正相关。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基础值的20%或者降至12mmHg以下,均可有效减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基于PHT对患者的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关注PHT的治疗方面。然而,对于肝硬化发展的进程中,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研究较少。目的:探索门静脉压力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CBDL)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设置2周和4周两个时间点。应用颈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方法分别测定门静脉压力(PP)和平均动脉压力(MAP)。观察CBDL大鼠腹水的形成情况,并记录腹水的体积。以腹水体积<10ml为轻度腹水,以腹水体积>10ml为重度腹水。比较同一时间点,腹水的严重程度对PP是否有影响,同时对严重腹水大鼠的MAP和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无腹水和轻度腹水大鼠,门静脉压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升高(2周13.45±2.11mmHg VS 4周16.59±3.65mmHg,P<0.01)。在4周,严重腹水大鼠的门静脉压力与轻度腹水大鼠比较,门静脉压力下降,甚至降至正常水平(10.29±3.88mmHg VS 16.59±3.65mmHg,P<0.01)。对严重腹水大鼠的MAP和PP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AP和PP呈现S曲线,在一定范围内PP和MAP呈现正相关(R~2=0.811,P<0.01)。结论:在无腹水和轻度腹水情况下,门静脉压力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不断升高。在严重腹水大鼠,门静脉压力受到MAP和腹水的影响,反而下降。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5-08-21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沈阳
  • 【分类号】R575.2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