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温阳活血汤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及其抗炎、抑制凋亡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机制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扈晓宇建兴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

【摘要】 目的:观察温阳活血方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功能及生存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抑制凋亡及促进再生机制。方法:125只SPF级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组(美能组)及温阳活血汤组(实验组),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采用D-氨基半乳糖单次腹腔注射构建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每个组又分为2个亚组。其中,亚组1于造模后36小时取血及肝组织标本,用以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常规HE染色作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RL4、HMGB1、NF-kB、caspase-3及PCNA的表达水平。亚组2用于观察造模后96小时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结果:成功建立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D-氨基半乳糖诱导急性肝衰竭大鼠的最佳造模剂量为1.4g/kg。腹腔注射后96小时,经Kaplan-Meier分析,估计模型组、美能组、实验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4.6、71.9、83.5小时,同时经过log-rank检验提示,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美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能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36h,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显著升高,PT水平显著延长,而ALB、CHE水平则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美能组相比,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降低,PT显著缩短,而ALB、CHE水平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36h,各组大鼠肝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其中模型组最严重,实验组最轻,且实验组与模型组和美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T-PCR检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TLR4、NF-κB、HMGB1、caspase-3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和美能组相比,实验组TLR4、NF-κB、HMGB1、caspase-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匀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36h,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与空白组相比,各组大鼠肝组织PCNA表达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实验组为最佳,与模型组和美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活血汤"能有效保护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延长生存时间。其抗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抑制HMGB1/TLR4/NF-κB通路对抗炎症反应,下调caspase-3的表达,进而抑制肝细胞的坏死,同时通过上调PCNA的表达,促进肝细胞再生,进而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二十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5-08-21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沈阳
  • 【分类号】R285.5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