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黑貉育种核心群建立及皮肤转录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徐超宋兴超赵静杜站宇鲍坤王全凯邢秀梅赵家平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农业部特种经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昌黎县畜牧局吉林农业大学

【摘要】 貉(Raccoon dog,Nyctereutes procyonoides)是食肉目、犬科、貉属、貉种的一种珍贵的大毛细皮毛皮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独联体各国、芬兰、朝鲜、蒙古、日本等国家。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在毛皮动物养殖中以长江为界分为北貉和南貉,北貉体型大毛绒丰厚,经训化后已成为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中常称为乌苏里貉(实际包括部分朝鲜貉和阿穆尔貉等)。貉野生型色型为青褐色,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利用乌苏里貉白色突变培育成功了我国现有的白貉品种——吉林白貉。到目前为止,貉养殖产业中仅有两个品种(培育品种-吉林白貉,地方品种-乌苏里貉)。2008年乌苏里貉中又有一新的有经济价值突变——纯黑色突变,是继吉林白貉后又一个有可能培育成功的彩貉新品种。我们利用黑色突变体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分子育种技术为补充开展了黑貉的品种选育,首先利用纯黑色突变个体为素材与优质乌苏里貉杂交获得稳定的黑貉遗传基础群,进一步以黑色性状为首选目标对被毛颜色不纯、精选时体重低于5500g、5月10日后出生、窝活仔数小于3个的进行严格淘汰,精选优秀个体以1年为一个世代组成育种核心群进行闭锁繁育。毛色性状是貉重要的经济性状。为了确定参加黑貉毛色绒调节的基因,采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对乌苏里貉和黑貉的皮肤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研究,总计产出14,184,916,200nt数据,将所得到的乌苏里貉和黑貉的皮肤Unigenes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并对照GO数据库进行了分类整理。发现黑貉相对乌苏里貉有31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51个基因显著下调,并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注释,发现它们参与了包括黑色素生物合成、黑色素瘤、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多种色素沉积相关通路。貉子皮肤转录谱的获取可以为未来深入研究貉控制毛色基因表达网络提供基础。通过黑貉育种核心群的建立和皮肤转录谱的研究,为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貉新品种奠定基础,将有助于我国裘皮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黑貉彩貉育种核心群皮肤转录组
  • 【会议录名称】 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
  • 【会议时间】2015-08-14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S865.24
  • 【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Genetics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