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我国中部部分地区三种致羊腹泻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 李静; 周欢; 曹树轩; 张璐; 菅复春; 宁长申; 王荣军; 张龙现;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省人兽共患病国际联合实验室;
【摘要】 研究目的羊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羊的以拉稀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近些年来一直困扰着养羊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羊养殖中影响种群繁育速度和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研究主要对隐孢子虫、贾第虫和魏氏梭菌这三种病原进行检测,旨在了解致羊腹泻的三种病原的流行情况,为羊腹泻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不同地区和饲养方式,选取了中国中部部分地区12个县市的13个羊场,采集羊粪便样品553份,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饱和蔗糖漂浮法和卢戈式碘液染色法在显微镜下检查球虫卵囊、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虫包囊,使用E.Z.N.A.?Stool DNA Kit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针对每对引物,将扩增出的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序列扩增后分别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下载相关参考序列,应用Clustalx2.11软件分别进行序列比对,鉴定出致病种。结果经显微镜检查后发现,球虫感染率为88.61%,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27%,贾第虫感染率为3.25%;采用PCR方法对DNA样品的隐孢子虫、贾第虫、魏氏梭菌三种病原检测显示,三虫感染率分别为9.04%(50/553)、7.05%(39/553)、2.35%(13/553)。幼龄羊的隐孢子虫、贾第虫和魏氏梭菌感染率明显高于成年羊,其中幼龄羊的感染率分别为13.02%(41/315)、8.25%(26/3 15)、2.86%(9/315),成年羊的感染率分别为4.04%(8/198)、6.57%(13/198)、2.02%(4/198);放牧羊群的隐孢子虫、贾第虫和魏氏梭菌的感染率高于舍饲养,感染率分别为31.34%(21/67)、7.46%(5/67)、5.97%(4/67),而舍饲羊分别为5.97%(29/486)、7.00%(34/486)、1.85%(9/486)。在本次调查的羊粪便样品中共鉴出3个隐孢子虫虫种,分别是C.ubiquitum(N=27)、C.xiaoi(N=19),C.parvum(N=4);贾第虫经鉴定分别为集聚体A(N=1)和集聚体E(N=38);魏氏梭菌经鉴定分离到三种血清型,分属于A型(N=9)、C型(N=2)和D型(N=2),而且都含有致病性很强的α毒素。其中C.parvum、C.ubiquitum、贾第虫集聚体A和魏氏梭菌A、D型均属人畜共患的病原种类,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本研究表明羊腹泻病原在各种年龄和饲养方式中普遍存在,羔羊感染更为普遍。人兽共患的隐孢子虫、贾第虫、魏氏梭菌在大部分羊场均有检出,其中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和细菌性病原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应对引起羊腹泻的重要病原应尽早做出准确诊断,采取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5-07-25
- 【会议地点】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 【分类号】S858.26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寄生虫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