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14年南京春节前后空气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条件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磊孙燕魏建苏刘端阳严文莲

【机构】 江苏省气象台

【摘要】 本文利用2014年春节前后气象观测资料和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和PM2.5))浓度资料,分析了2014年南京市进一步实行限燃措施规定下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变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春节前后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的变化特征,并对比了除夕和元宵节、城区和近郊的浓度变化差异,探讨了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春节前后20天内南京共5天空气污染级别达中度污染及以上(1月28日,1月30日~2月2日),其它时段空气质量基本介于轻度污染~优之间,污染超标率控制在25%,细颗粒物仍然是主要污染物。PM2.5和PM10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变幅很大,最大值均出现在除夕后半夜,与市民选择在零点前后燃放烟花爆竹有一定关系。草场门测站与浦口测站PM2.5、PM10的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差值反映了城郊污染物的积聚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城市人口密集区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更大,污染级别更易超标。除夕和元宵节虽均为烟花爆竹燃放相对集中期,但二者造成的污染存在差异:除夕夜燃放时间更为集中,0:00~2:00污染物浓度急剧增加并累积,之后浓度降低也较快;元宵节晚间燃放时间长,污染物浓度在19:00以后逐渐持续增加。PM2.5、PM10与能见度的相关较显著,说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增长对能见度的下降有重要作用。气象条件仍是影响春节期间整体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气象环境场和要素的特征场分析发现,冷空气、大风、雨雪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易于消散;均压场内部、气压梯度较小、地面弱风速、则易于污染物的积聚和爆发。

【基金】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CMAYBY2015-027);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201402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22B04)共同资助
  • 【会议录名称】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6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 【会议名称】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6-1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X51;X16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