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影响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潘洁杨军李萌萌李月潘小川

【机构】 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预防保健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区2008-2014年手足口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在控制相关潜在因素(如长期与季节趋势、周平均风速等),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周平均温度、周平均湿度、周平均日照时数等对同期手足口发病的非线性与滞后效应。结果 2008—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共报告33704例,年均发病率为143.8/10万,其中发病例数性别比为1.6:1。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与低温呈负相关,且其作用时间较长,低温(P5)的累积效应在滞后7周达到最高,累积相对危险度(RR)为0.05(95%CI:0.02-0.09);手足口病发病与高温(P95)呈正相关,但其影响时间局限于4周内,累积RR值最高可达1.69(95%CI:1.17-2.43)。手足口病发病与日照时数呈非线性关系,日照时数较低、较高时发病危险均增加,累积RR值分别为5.55(95%CI:3.2-9.64)、1.55(95%CI:1.04-2.32)。相对湿度较高时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增加,但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象因素可能是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可用于分析手足口病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在研究气象因素对健康结局的影响时,暴露因素与健康变量的关系较为复杂,如大部分研究表明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呈非线性关系;同时气象等暴露因素的健康效应均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分析气温与手足口病关系时需同时考虑这两种因素,既往研究多采用广义线性或广义相加模型,在分析不同滞后天数的气温作用时可能会存在共线性问题,而DLNM方法可避免该问题,适用于气象因素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研究。此外,手足口病的流行是生物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气象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今后研究将侧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同时随着传染病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如果能提供有效人口学资料、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气象学资料等,传染病与环境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将能够进一步深入分析。

  • 【会议录名称】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6 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
  • 【会议名称】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6-1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R122.2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