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鲁中山区地质灾害的气候特征分析
【机构】 潍坊市气象局;
【摘要】 鲁中山区地处山东省中部,区内山高坡陡、沟壑密布,是山东省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较多的地区,但过去对鲁中山区地质灾害全面系统的气候分析研究工作很少。本文利用1950-2010年的鲁中山区地质灾害资料对61a来鲁中山区地质灾害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鲁中山区发生地质灾害最早出现在4月23日,发生地为潍坊临朐,最晚出现在9月12日,发生地为临沂沂水。鲁中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每年初日发生几率最高的主要集中地在博山至淄川一带山区。终日发生几率最高的主要集中地在沂水至枣庄一带山区。鲁中山区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以7月最多,8月次之,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中尤以7月中旬出现频数最高。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和充分条件。鲁中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以暴雨型地质灾害为主;鲁中山区出现泥石流、滑坡多发区在鲁中山区南部和西部一带,其中尤以南部为最多。鲁中山区的泥石流滑坡在6-8月有逐月向北推进的趋势。鲁中山区共发生53次地质灾害,即平均每年发生0.87次地质灾害。鲁中山区发生地质灾害最多的年份是1962、1963和1990年,都达到4次,有29个年份未发生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趋于增高。其频率趋于增高原因除气候因素外,改革开放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交通建设、切坡建房的加快也是导致滑坡频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鲁中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很明显,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为地质灾害多发生期,50年代和80年代为地质灾害少发生期。近61a来鲁中山区存在显著的10-15a的年代际尺度和3-6a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降雨可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尤其是暴雨是地质灾害活动最重要的触发因素。鲁中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山东主要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为一年之最,可引发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多发区在鲁中山区南部和西部(潍坊西部-济南、临沂-枣庄)一带,其中尤以鲁中山区南部为最多。这说明降水量空间分布越多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即降水量的大小分布与地质灾害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鲁中山区南部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季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鲁中山区地质灾害是与较大范围强暴雨有密切相关,即发生地质灾害与强降水的诱发、触发作用关系密切。鲁中山区中南部在大暴雨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最大,鲁中山区西南、中东部在大雨以上降水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如果在6-8月能准确预报出暴雨及强度暴雨的出现时段,对鲁中山区地质灾害的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降水对山洪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不仅取决于当日雨量,而且与前期过程降水量有关。降水时间、空间分布与地质灾害关系密切,发生地质灾害日不同雨量等级与前期降水条件的相关性较大。
- 【会议录名称】 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9 水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 【会议名称】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6-11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P694;P49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