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纳米颗粒对大鼠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常亚男陈奎李娟邢更妹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纳米药物与安全性课题组

【摘要】 【目的】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并累积在女性卵巢,还可能通过血睾屏障进入睾丸中积累,进而导致生殖系统损伤。本文旨在研究纳米颗粒对大鼠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和可能的毒性机理。【材料和方法】选择生长8周的雌雄性SD大鼠各12只,通过鼠尾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纳米颗粒给药处理,在进行长期处理后,取各组样本的血清,进行激素水平的研究。雄鼠取睾丸、附睾、精囊、前列腺等生殖腺体,雌鼠取卵巢、子宫及阴道等器官分别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同时我们分别选取对照组和给药组雌鼠和雄鼠分别进行交配实验,在同笼18天后进行解剖,取血、生殖器官和胚胎,进行同样的比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引起生殖毒性的原因,选择与雌性卵巢疾病有关的雌激素——雌二醇(estradiol),对各组获得的血液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于雄性,在进行麻醉解剖的时候,取各组雄性大鼠的附睾,在生理盐水中获得各组精子,并进行计数和观察记录,分析精子活力和形态。【结果】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出纳米颗粒处理组的雌性子宫内膜复层柱状上皮和腺体,雄性睾丸中的生精细胞、曲精小管等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异常。对于未交配的雌性大鼠,其血液中雌二醇浓度没有显著差别。对于交配发生并怀孕的雌性大鼠来说,孕后雌二醇的浓度升高程度有较大的差别(p<0.01)。纳米颗粒处理组的雄鼠精子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纳米颗粒处理组子代胚胎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相同的发育周期内处理组胚胎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纳米颗粒对生殖系统存在一定的毒性作用,这种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纳米颗粒进入大鼠卵巢细胞,影响了雌激素的累积,改变雌激素水平,进而诱导了生殖毒性,并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关键词】 纳米颗粒生殖毒性雌二醇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会议时间】2015-10-25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114
  •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