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楚科齐海和白令海海区采集的软体动物样品的毒素分析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摘要】 2014年7月,在亚北极区白令海采集了香螺(Neptuneavaricifera)和一种未定种的海螺;在北极区楚科齐海采集了香螺(N.varicifera)、拉式锯齿鸟蛤(Serripeslaperousii)和一种未定种的双壳蛤样品。本研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这些软体动物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多种海洋生物毒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在楚科齐海采集的拉式锯齿鸟蛤中检测到PTX2(pectenotoxin-2)毒素,约2.0μg/kg。除采自白令海的香螺外,其它样品均检出SPX1(Spirolide-1)毒素。采自楚科齐海的香螺消化腺中SPX1的浓度最高,约20μg/kg,同时该样品含有可疑的SPX-C、SPX-D和didesMe-SPX-C等衍生物。采自白令海的两种海螺样品均检出OA(okadaic acid)和DTX1(dinophysistoxin-1)毒素,且以OA毒素为主。在两个海区采集的所有样品中均检出YTX(yessotoxin)毒素。采自楚科齐海的香螺消化腺中YTX的浓度最高,65.8μg/kg,且含有45-OH-YTX和45,46,47-Trinor-YTX衍生物。采自白令海的香螺消化腺也含有痕量的Trinor-YTX衍生物。除脂溶性贝毒外,在采自楚科齐海的香螺和未定种双壳蛤样品检出麻痹性贝毒,且只有STX(saxitoxin)和dcSTX两种成分。但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AZA(azaspiracid)、GYM(gymnodimine)和PnTX-G(Pinnatoxin G)毒素。由此看来,采自北极和亚北极海区的软体动物样品含有多种脂溶性贝毒成分。尽管所有样品中毒素的浓度均远低于欧盟颁布的食用安全限量标准,但相应的产毒藻的存在应引起足够重视。
- 【会议录名称】 第12届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学术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12届生物毒素研究及医药应用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5-10-09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延安
- 【分类号】Q5;R996.3
-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天然毒素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