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云南保山西邑地区香山组一段牙形石及其地层意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杨志华景秀春王训练周洪瑞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 保山地处云南西部,上古生界发育,化石丰富,有良好的生物地层基础。而位于保山东南地带的西邑地区,地层出露较少,生物地层研究程度较弱。前人认为西邑地区中上泥盆统何元寨组(D2-3h)与下石炭统香山组一段(C1x1)之间缺失上泥盆统大寨门组(D3d),主要证据是未发现大寨门组典型的硅质岩,但缺乏化石证据。笔者等于2014年对西邑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对西邑铅锌矿区ZK8-13井的岩心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采样。ZK8-13井井深约979.7m,开孔自香山组二段(C1x2),终孔至何元寨组。本文研究过程中,在香山组一段获得了较多牙形石化石,共计5个属7个种,1个相似种及3个未定种。分别为:Ancyrodella curvata,Ancyrodella sp.,A.nodosa,Ancyognathus triangularis,Icriodus alternathus alternatus,Icriodus sp.,Palmatolepis hassi,Pa.Simpla,Polygnathus webbi,Polygnathus sp.,Po.Cf.tenellus。该化石组合大致相当于国际的Late Palmatolepis rhenana带。Late Palmatolepis rhenana带曾报道于保山施甸大寨门组、广西的谷闭组以及泰国西部地区,时代为晚泥盆世弗拉斯期。另外,本次研究在香山组一段顶部发现了一枚严重变形Icriodus,仍属晚泥盆世的牙形石。因此,笔者等认为西邑地区香山组一段为上泥盆统而非下石炭统,大致相当于施甸的大寨门组下部的时代,二者可能为同期异相沉积。

【关键词】 保山西邑牙形石生物地层上泥盆统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论坛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论坛
  • 【会议时间】2016-06-24
  • 【会议地点】中国甘肃和政
  • 【分类号】Q915
  • 【主办单位】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