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仪式歌唱情境下《诗经》赋、比、兴的兴起与诗乐功能
【作者】 李辉;
【机构】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摘要】 赋、比、兴在《诗经》中并非一早即有,"赋"最早出现在《周颂》描述仪式内容的颂诗中,此类颂诗相对晚起,它代表了周代诗乐人间化的倾向,多由专业性的乐工、作第三人称视角的旁观歌唱。这种对仪式"礼物"、威仪秩序的"赋唱",在雅诗述祖诗、燕饮诗中有更广泛运用。"赋唱"重在"显物",展现周贵族仪式生活的繁盛。"比兴"最早出现在燕饮诗中,它延续了"赋唱"所开创的诗乐、乐工与仪式逐渐分离的趋势,乐工借助"比兴"在歌唱中有更自由、自主的发挥,主要体现为:"比兴"与重章叠调相配合,便于乐工对诗章作适当的复制、延伸或压缩;"比兴"作为一种知识传统与思维习惯,与燕饮歌唱的程式化、"套语"化相关联,既为乐工临场的自主歌唱打开了方便之门,听众从中也更直接便捷地升华出一种集体的共鸣。这些都是仪式歌唱情境下对赋、比、兴的兴起与诗乐功能的新认识,周代诗乐文本面貌、生成机制、歌唱形态的诸多问题,也在这一认识中有更为立体动态的理解。
- 【会议录名称】 诗经研究丛刊(第二十八辑)
- 【会议时间】2015-12
- 【分类号】I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