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四倍体野生棉遗传图谱构建及抗盐QTL初步定位研究
Genetic Map Construction and QTL Mapping for Salt Tolerance of Allotetraploid Gossypium Species
【作者】 刘方; 郑巨云; 陈浩东; George Oluoch; Kashif Khan; Kashif Ilyas; 王坤波;
【Author】 George Oluoch;Kashif Khan;Kashif Ilyas;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陆地棉栽培种棉花产量占世界的90%以上。由于其遗传基础狭窄,目前陆地棉在产量、品质和抗逆育种上长期徘徊不前。目前基本确定的四倍体野生棉种有达尔文氏棉、毛棉和黄褐棉。达尔文氏棉纤维细度好、耐干旱及抗枯黄萎病;毛棉抗叶蝉、蓟马、红铃虫,耐旱,多绒毛,无蜜腺,纤维细、强;黄褐棉纤维优良、进化地位特殊。分别开展了达尔文氏棉、毛棉、黄褐棉与陆地棉种间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中棉所12×达尔文氏棉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基于SSR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26个连锁群(染色体),2763个标记位点,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51cM,共覆盖4176.7cM的遗传距离。染色体上的标记在49~169个,平均每条染色体包含106.3个标记;染色体的长度在84.7~238.5cM,平均长度为160.6cM。At染色体组全长为2160.7cM,平均距离为1.6cM;Dt染色体组全长为2016cM,平均距离为1.4cM。以中棉所12×毛棉F2单株为群体,构建了1个基于SSR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26个连锁群(染色体),3093个标记位点,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48cM,共覆盖4365.3cM的遗传距离。单条染色体上的标记在65~215个,平均为118.96个。分布在D亚组上的标记(51.86%)多于A亚组上(48.14%)。最长的染色体为218.38cM,最短的染色体为122.09cM,染色体平均长度为167.90cM。A亚组共覆盖遗传距离2189.01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53cM,D亚组共覆盖遗传距离2176.29cM,位点间平均距离为1.43cM。从定位的位点来看,最短的同源染色体对为Chr.04(A04)与Chr.22(D04),最长的同源染色体对为Chr.05(A05)与Chr.19(D05)。以中棉所12×黄褐棉F2单株为群体,构建了1个基于SSR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26个连锁群(染色体),2029个SSR标记位点,覆盖4026.10cM的遗传距离,位点间平均距离为2.20cM,染色体上的标记在23~127个,染色体的平均长度在154.85cM;SSR标记在A基因组(51.70%)明显高于D基因组(48.30%),标记的遗传距离A基因组为2096.71cM,多于D基因组的1929.39cM。图谱中最长的染色体为209.96cM,最短为99.52cM。最大同源染色体对是Chr.19(D05)和Chr.05(A05),最小的同源染色体对是Chr.20(D10)。对中棉所12×毛棉的F2∶3家系苗期的耐盐性鉴定,对7个耐盐性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共有11个QTL在2个环境中被定位到,分布于8条染色体(Chr9、11、15、16、21、23、24和26)上,检测到控制根长性状的1个主效QTL位点(qRL-Chr16-1),在2种环境下单个位点分别解释11.97%和18.44%的表型变异。这11个QTL中的10个QTL位于D基因组,表明异源四倍体棉花控制耐盐基因的位点主要来源于D基因组。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16年年会
- 【会议时间】2016-08-08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徐州
- 【分类号】S562
-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