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氰氟草酯使用技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的影响
【作者】 温广月; 钱振官; 李涛; 强胜; 宋小玲; 沈国辉;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摘要】 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禾本科雀稗属植物,多年生。产江苏、台湾、湖北、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主要以根茎和匍匐茎繁殖,繁殖竞争力极强,蔓延甚速。由于稻田连年机械旋耕与收割、水稻轻型栽培的推广、田埂沟渠处的杂草清除不力等因素,稻田双穗雀稗已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中期在田埂边处局部发生演替为在田间全田分布发生,上升为与稗草、千金子并重的禾本科杂草优势种,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增产。氰氟草酯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对双穗雀稗也具有一定的防除效果。但是,氰氟草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同地区对防除双穗雀稗的推荐剂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使用者反映水稻生产实践中对双穗雀稗的防除效果不彻底。因此,为了明确氰氟草酯防除双穗雀稗的最佳使用技术,提高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的防除质量,开展了本研究。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氰氟草酯在双穗雀稗不同受药方式下的防除效果,药后2周调查茎株数,计算株数防效。(1)全株均匀受药情况下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全株受药情况下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室内测定EC50值为26.15 a.i.g/h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氰氟草酯EC90-270a.i.g/ha对苗期、营养生长初中期、营养生长盛期双穗雀稗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防除效果接近100%。(2)全株不均匀受药情况下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室内和田间将双穗雀稗整个植株地上部分均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喷施10%氰氟草酯EC,另一部分不喷施,模拟全株不均匀受药情况下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0%氰氟草酯EC45a.i.g/ha双穗雀稗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为83.04%,90.-225a.i.g/ha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均为100%,与45a.i.g/ha的防除效果差异显著。未受药部分双穗雀稗的防除效果随着受药部分氰氟草酯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施用10%氰氟草酯EC45、90、135、180、225a.i.g/ha后,未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分别为38.84%、43.61%、95.24%、83.04%和87.50%,135、180、225a.i.g/ha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45、90a.i.g/ha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未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明显低于受药部分处理。受药部分与未受药部分防除效果汇总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施药浓度的增加,防除效果逐渐升高,施用10%氰氟草酯EC 45a.i.g/ha的总体防除效果为60.94%,施用135、180和225a.i.g/ha的总体防除效果分别为85.71%、91.52%和93.75%,三个处理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45a.i.g/ha差异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0%氰氟草酯90、135、180、225、270a.i.g/ha双穗雀稗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为100%;未受药部分双穗雀稗的防除效果也随着受药部分氰氟草酯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未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分别为42.20%、45.09%、67.73%、73.22%和93.06%,270a.i.g/ha与90、135a.i.g/ha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总体防除效果的趋势与未受药部分的防除效果趋势相类似,90-270a.i.g/ha的总体防除效果为71.91-96.63%,270a.i.g/ha处理防除效果优于90-225a.i.g/ha处理。总体来讲,施药不均匀是导致氰氟草酯对双穗雀稗防除效果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施药均匀、全株受药的情况下,10%氰氟草酯EC 90a.i.g/ha对双穗雀稗具有很好的防除效果,如不能保证全株均匀受药的情况下,防除双穗雀稗应将10%氰氟草酯EC的使用剂量提高至270a.i.g/ha。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5-08-04
- 【会议地点】中国山西太原
- 【分类号】S451.2
- 【主办单位】中囯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Weed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C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