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麦田恶性杂草猪殃殃与冬小麦的竞争临界期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儒海褚世海魏守辉黄红娟张朝贤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华中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防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摘要】 杂草与作物的竞争存在着临界期,即作物对杂草竞争敏感的时期。在作物幼苗生长的初期,杂草竞争作用微弱,是不易造成作物产量明显损失的苗草共生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杂草的竞争作用逐渐增强,当杂草生长存留对作物产量的损失和无草状态下作物产量增加量相等时的天数,即为杂草与作物竞争的临界期。通过田间试验和数学模型分析,判断杂草发生期和共生期长短对作物的竞争作用,据此确定防除杂草的最佳时期。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茜草科猪殃殃属杂草,一年生或越年生,攀援或蔓生,叶48片轮生,种子繁殖。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在长江流域冬麦区发生危害尤为严重,是该地区冬麦田的恶性杂草。本研究拟在湖北省冬小麦田作一些这方面的探索,旨在明确湖北省冬小麦田猪殃殃的关键防除时期,为研究制定其综合防除技术提供理论参考。猪殃殃-小麦共生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试验:小麦生育前期设11个有草天数处理,即小麦出苗后0 d、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100 d,其后人工拔除猪殃殃,并保持无草状态至小麦收获期。另设1个全生育期内保持田间无草处理。小麦出苗后每10 d人工拔除1次所有小区中的非靶标杂草,保持全生育期无非靶标杂草。小麦苗后无猪殃殃时间与小麦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试验:小麦生育前期设11个无草天数处理,即小麦出苗后0 d、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100 d,其后任田间猪殃殃自然生长至小麦收获期。另设1个全生育期内保持田间无草处理。小麦出苗后每10 d人工拔除1次所有小区中的非靶标杂草,保持全生育期无非靶标杂草。利用SPSS 13.0进行模型选优,分别建立起小麦生育前期有草时期或无草时期(x)与冬小麦产量损失率(Y)的函数关系模型,模型建模过程中以差数平方和最小为原则。小麦苗后有猪殃殃天数(x1)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1)之间符合以下回归模型:Y1=0.0005x12+0.1408x1+0.6469,R2=0.9916**。以产量损失率3%为最大忍受限度,代入Y1=3,计算得出x1=15.8 d。表明小麦在出苗后约16d不防除猪殃殃,而在此后保持田间无猪殃殃即能保证小麦产量损失率在3%以内。小麦出苗后16d为防除猪殃殃的始期,此时田间小麦处于3叶期。小麦苗后无猪殃殃天数(x2)与小麦产量损失率(y2)之间符合以下回归模型:Y2=-0.0003x22-0.1585x2+21.239,R2=0.9968**。同样以产量损失率3%为最大忍受限度,代入Y2=3,计算得出x2=97.2 d。表明保持无猪殃殃至小麦苗后97 d,而此后田间生长的猪殃殃造成的产量损失率在3%以内。小麦出苗后97 d为防除猪殃殃的终期,此时田间小麦约处于89叶期。

【关键词】 猪殃殃冬小麦竞争临界期湖北省
【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22);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4-620-003-003)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二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5-08-04
  • 【会议地点】中国山西太原
  • 【分类号】S451;S512.11
  • 【主办单位】中囯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Weed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 CSPP)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