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索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我院48例手术病理新诊断的胶质瘤患者,其中34例为高级别胶质瘤(WHOⅢ-Ⅳ级),14例为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术前,利用我院GE公司3.0T超导型MR扫描仪分别获取不同b值下的DWI图和增强后的T2 flair图像,b值分别为0,100,200,300,500,700,1000,2000,3000s/mm2。采用自行编写的程序在增强后T2 flair图像上选取肿瘤区域(ROI区域),计算肿瘤区域不同b值下的DWI均值,采用T检验分析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胶质瘤组不同b值下的DWI均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根据不同b值下获得的DWI图,得到相应的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计算每例患者肿瘤区域不同b值下的ADC均值、标准差、最小ADC值、最大ADC值,并对b=3000s/mm2得到的ADC图进行了直方图分析,计算了不同百分位ADC值及偏度,采用T检验分析高低级别胶质瘤组在这些指标上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b≤500s/mm2时,高级别胶质瘤和低级别胶质瘤的DWI均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b=1000s/mm2、2000s/mm2及b=3000s/mm2时,高级别胶质瘤的DWI均值大于低级别胶质瘤,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以b=3000s/mm2时的DWI均值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7,最佳截断值为240,此时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1.2%。b≤500 s/mm2时,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无显著差别,b≥1000 s/mm2时,高级别胶质瘤的95%分位DWI值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非常有统计学意义,且随b值的增大统计学差异越显著。以b=3000s/mm2时的95%分位DWI值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84,最佳截断值为492,此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69.6%。对b=3000s/mm2时得到的ADC图进行直方图分析,发现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的最小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14),但两组的5%分位ADC值、中位ADC值及ADC方差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分析不同b值两组间5%分位ADC值的差异,发现在任意b值下,高级别胶质瘤的5%分位ADC值均低于低级别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以b=100s/mm2时的5%分位ADC值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0,最佳截断值为839×10-6mm2/s,此时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72.2%。以b=1000s/mm2时的5%分位ADC值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74,最佳截断值为926×10-6mm2/s,此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3.5%。b=3000s/mm2时的5%分位ADC值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41,最佳截断值为630×10-6mm2/s,此时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58.3%。另外,高级别胶质瘤组和低级别胶质瘤组的偏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3)。以该偏度为指标做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22,最佳截断值为0.194,此时敏感度为71.4%,特异度为72.2%。结论:b=3000 s/mm2时的95%分位DWI值及ADC图偏度可能是胶质瘤术前影像分级的良好指标,而b=3000 s/mm2时5%分位ADC值对于分级的价值则不及b<3000 s/mm2时。
- 【会议录名称】 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14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4-10-10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湖州
- 【分类号】R739.41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