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藁本内酯对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蕾吴小梅王丹朱俐

【机构】 南通大学航海医学研究所

【摘要】 目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患者大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含量显著减少,临床表现为肌强直、肢体震颤和运动减少等症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本研究着眼于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分子RTP801,观察藁本内酯对神经毒素作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和RTP801表达的影响,验证我们关于"藁本内酯可通过抑制RTP801的表达来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抵抗神经毒性损伤"的设想,试图为帕金森病及RTP801高表达引起的各类疾病的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立体定位仪注射6-OHDA到大鼠右侧纹状体建立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用6-OH-DA处理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MES23.5细胞和SH-SY5Y细胞)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在动物模型中,将动物随机分组,于6-OHDA注射后次日起分别口服给予溶剂或藁本内酯(20mg/kg,40mg/kg,80mg/kg),每天一次,连续4周。于第二周开始每隔一周进行行为学检测,连续3周。于第四周取脑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或生物学检测。在细胞实验中,通过MES23.5细胞和SH-SY5Y细胞,用6-OHDA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化学诱导剂,建立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观察藁本内酯对6-OHDA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1.用阿朴吗啡诱导大鼠旋转,与单纯6-OHDA损伤组比较,给予藁本内酯的大鼠旋转圈数明显减少;2.给予40mg/kg和80mg/kg剂量藁本内酯的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比单纯6-OHDA组增多,纹状体多巴胺水平也显著提高;3.藁本内酯能明显降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RTP801的表达;4.藁本内酯能提高6-OHDA处理的MES23.5和SH-SY5Y细胞的活性,并抑制RTP801的表达。结论:藁本内酯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RTP801相关,其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 【会议录名称】 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年学术交流大会暨浙江省第十一届学会会员代表大会
  • 【会议时间】2014-10-24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温州
  • 【分类号】R742.5
  • 【主办单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江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山东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