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古代医案对温补法治疗消渴的思路探讨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
【摘要】 <正>消渴属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特征。对于消渴病因的认识,一般认为,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之品等。而在消渴的病机探讨方面,受历代文献记载的影响,以往多侧重于根据其"口渴"的症状而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立论[1,2],治疗用药也以益气养阴清热药物为主[3,4,5],而对于温补法在消渴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探讨则相对较少。笔者通过复习《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和《二续名医类案》中有关消渴治疗的古代医案82则,发现采用以温补方法为主的
- 【会议录名称】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年会
- 【会议时间】2013-08-09
- 【会议地点】中国青海西宁
- 【分类号】R255.4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