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iTRAQ联合LC-MS/MS技术分析痢疾杆菌耐酸性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魏小娟张继瑜周绪正李冰程富胜牛建荣王娟娟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摘要】 【目的】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检测痢疾杆菌168株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普通培养与酸处理组)蛋白的差异情况,从而筛选出与痢疾杆菌耐酸性相关的潜在菌体蛋白。【方法】以痢疾杆菌301标准株为对照,通过模拟建立耐酸性菌株,采用iTRA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鉴定并相对定量各菌株菌体蛋白。质谱数据经DataAnalysis4.0软件分析,用Mascot 2.3.02蛋白质鉴定软件对SwissProt下载的痢疾杆菌数据库进行搜索,软件依据同位素报告基团的相对含量进行蛋白质定量,以报告基团113为参照,选择差异性显著(P<0.05)的结果进行报告。当差异倍数大于2.0倍以上,且经统计检验其P<0.05时,视为差异蛋白。鉴定得到的蛋白进行基因功能聚类分析(GO)及基因路径分析。【结果】质谱共鉴定到1632个蛋白,其中差异表达蛋白有646种,其理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为泛,相对分子质量的范围为5.26~345.82,其中分子质量在20~30 kDa的蛋白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0.2%,分子质量在80~100 kDa之间的蛋白所占比例最少,为4%。酸处理组和正常组相比,上调的蛋白有212种,下调的蛋白434种。其生物进程主要参与中间代谢、细胞作用和生物调节,分子功能主要为催化活性功能、结合功能及转运活性功能。通过GO分析及pathway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蛋白分别参与了19个生物学过程,有21种分子功能,共涉及到109个生物代谢通路。排名前3位的生物学过程分别为新陈代谢过程(28.79%)、细胞代谢过程(26.66%)、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9.40%);分子功能分别为催化活性(81.9%)、离子结合功能(43.9%)、杂环化化合物的结合(42.8%);生物代谢通路为代谢通路(34.13%)、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19.57%)、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11.74%)。【结论】筛选出多种与耐酸性相关的差异蛋白,从而为进一步探讨痢疾杆菌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72603,31101836);中央级科研院所专项业务费(1610322012012,1610322013012)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5-10-20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S852.6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