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猪源氟喹诺酮耐药大肠杆菌通过接合水平传递耐药性的研究及接合子PMQR基因的检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宏栋徐国锋矫薇薇张秀英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摘要】 为了研究猪源大肠杆菌中可移动质粒在耐药性水平传播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对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大肠杆菌进行接合实验,并对所得接合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8种常见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接合前后耐药表型的变化,针对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接合子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41株氟喹诺酮耐药且PMQR基因阳性的供体菌共接合成功16株细菌,接合成功率高达39%,通过测定MIC值可以发现,接合子与受体菌J53相比,均呈现一定的耐药表型,与供体菌相比,87.5%的接合子存在耐药谱型的变化,并且存在丢失一种药物耐药性,产生另一种药物耐药性的现象。PCR结果表明,接合子与供体菌相比,基因型有所减少,这表明在不同的PMQR基因在可移动质粒介导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接合成功率存在差异,不同的PMQR基因有可能位于不同的可移动质粒上,接合子中qnrS基因接合成功率最高,oqxA和oqxB位于同一个可移动质粒中发生共转移,12.5%的接合子发生了oqxA、oqxB和qnrS的共转移,提示这三个基因可位于同一个可移动质粒中,以上结果均表明,通过比较接合前后供体菌和受体菌耐药表型的变化,尤其是PMQR基因检出率的变化,可以初步确定,可移动性质粒在大肠杆菌耐药性水平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大肠杆菌质粒接合子水平传播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5-10-20
  •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
  • 【分类号】S852.61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