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兔粪堆肥技术初步研究
【作者】 文斌; 傅祥超; 范康; 刘宁; 白林; 范成强; 刘汉中; 何贵明; 岳铁军;
【机构】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兔粪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无害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今后提高兔粪堆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为规模化兔场兔粪堆肥处理提供技术储备,以新鲜兔粪和粉碎稻草为原料进行室内堆肥,设置兔粪-稻草组、兔粪-稻草翻堆组和兔粪组,堆成近似半球形或锥形的堆体,在为期55d的堆肥过程中,测定了各堆体温度、水分、pH、TOC、TN、TP、TK、大肠杆菌和种子发芽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并用SAS软件处理数据,用EXCEL作出各种参数变化的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组高温期温度均能维持5天以上,能达到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要求,兔粪-稻草主动通风组高温阶段持续时间最长,分别达到14天和9天,并且兔粪-稻草翻堆组在每次翻堆通风后温度均有较大上升;各组的C/N到37天后稳定在18左右,达到腐熟标准;各组有机质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有机质均稳定在35%以上,能达到国家对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含量的要求;TP和TK总体呈上升趋势;高温期时大肠杆菌数均为0,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又出现了少量的大肠杆菌;种子发芽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堆肥37天后均能达到腐熟标准。由此可见,生产中对兔粪进行处理,既可以单独利用兔粪进行堆肥,也可以采用兔粪和稻草按7.4:1的比例进行混合堆肥,添加稻草可以使堆肥尽快进入高温期,通过翻堆可使高温阶段持续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大会
- 【会议时间】2015-08-22
- 【会议地点】中国安徽合肥
- 【分类号】S141.4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兔学分会筹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