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
【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摘要】 引言为了研究奶牛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危害性,试验用人工感染小鼠的方法构建牛源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组织病理结构。试验菌株:从牛粪中分离鉴定得出086血清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灌胃攻毒2.2×1012/mL试验菌株,灌胃前禁食12h,第15组小鼠分别按体重0.25、0.30、0.35、0.40、0.45mL/g灌胃;第6组为对照组,不攻毒菌株,7d内观察记录所有小鼠临床状况及死亡结果,计算LD50,并取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病死小鼠肝脏血、心脏血和脾脏血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细菌形态学观察,同时对病情严重的小鼠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病变。结果细菌感染组在设计的菌量范围内呈梯度致病和死亡;小鼠在感染细菌后表现出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腹泻、反应迟钝、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被感染的小鼠肝脏等组织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后均可见两端钝圆、革兰阴性、无芽孢的短杆菌;感染组小鼠剖检后可见胸腔、腹腔内有大量黏液;肛门周围有黄白色稀粪污染,肠腔内充满腥臭黄色稀薄的内容物;肝脏和脾脏肿大、淤血,肝脏表面及切面有灰白色的坏死灶;肺脏肿胀、充血水肿;在试验过程中,小鼠肝脏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坏死,在坏死灶的附近有淋巴细胞围绕,细胞核发生固缩,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窦状系扩张充血;脾脏病变明显,有大量淤血和大小不一的炎性坏死灶;肺脏表现为淤血,肺泡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现纤维素样渗出和血管内血栓;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有炎性细胞浸润。讨论成功建立牛源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模型,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引起组织病变,还引起机体的炎症及免疫反应,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3-10-15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855.12
- 【主办单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