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Phyllostica citriasiana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卢松茂鲁国东蔡坤秀郑域茹罗金水谢南松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摘要】 为了构建柑橘叶点霉亚洲种Phyllostica chriasiana菌株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标记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突变菌株,以便观察其潜伏侵染特性,本实验对影响该菌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重要因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液体完全培养基CM、26~28℃及100rpm条件下培养3d的菌丝,以0.7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应用1.5mg/mL.裂解酶和10mg/mL崩溃酶的混合酶液,在28℃、90rpm条件下裂解3h,原生质体释放量达3.68×106个/mL。用PEG介导转化法,将原生质体与质粒DNA(含GFP基因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融合并在含有潮霉素B抗性(终浓度为50~100μg/mL)的再生培养基中的再生率为0.425%0。本研究首次优化了该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方法,这为进一步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基金】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28-5)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07-21
  • 【会议地点】中国海南海口
  • 【分类号】S436.661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Plant Pathology)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