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孙祖雄; 黄凤宽; 凌炎; 蒋显斌; 黄芊; 龙丽萍;
【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防城港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是亚洲国家水稻上的重要迁飞性害虫,该虫具有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严重为害水稻生产。实践证明,栽培抗虫品种是防治该虫安全、经济有效的措施,但作物抗性表达易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苗龄、光照强度、施氮量对水稻抗褐飞虱有影响,但其影响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3个因子对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每个因子设3个水平,经设计后共需进行6个处理的试验,分别为试验号1(8天苗龄、2层纱网遮光、30kg/亩)、试验号2(13天苗龄、不遮光、30kg/亩)、试验号3(18天苗龄、4层纱网遮光、15kg/亩)、试验号4(8天苗龄、不遮光、15kg/亩)、试验号5(13天苗龄、4层纱网遮光、不施N)、试验号6(18天苗龄、2层纱网遮光、不施N)。研究结果表明,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可溶性糖含量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TN1在试验号5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试验号1、3、4、6,在试验号3中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余试验号;IR56和Ptb33在试验号6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余试验号,在试验号1中含量均较低;RathuHeenati(RHT)在试验号2中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试验号1、2和5,而与试验号4和6差异不显著。对不同水稻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试验号间的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逐步回归,得到不同水稻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与苗龄、光照强度、施氮量的回归关系式,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检验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对TN1、IR56、RHT和Ptb33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单独作用对TN1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极显著,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及苗龄和光照强度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TN1中可溶性糖含量;苗龄单独作用对IR56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极显著,而苗龄与光照强度、苗龄与施氮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IR56中可溶性糖含量;苗龄、光照强度和施氮量单独对RHT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极显著,而两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RHT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苗龄、光照强度、施氮量单独作用及苗龄与施氮量交互作用对Ptb33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极显著。
- 【会议录名称】 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09-09
- 【会议地点】中国吉林长春
- 【分类号】S435.112.3
-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保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