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下的聚煤模式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系; 湖南科技大学;
【摘要】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煤层,这些煤层气储层的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以区域性分布的与下切谷砂岩共生的间断面、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岩底面、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的沉积相转换面以及共生的古土壤层为界,将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15号煤层形成于障壁潟湖及滨外陆棚沉积环境,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位于三级海侵面附近,较低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相平衡,从而形成该厚煤层。3号煤层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环境,在层序地层格架中位于三级最大海泛面附近,此时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促成了该厚煤层的形成。太原组的以"根土岩-煤层-海相石灰岩"旋回为代表的四级层序中的煤层可能形成于"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海平面抬升到陆棚之上到碳酸盐岩真正沉积下来之前这段"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因为缓慢的海平面抬升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从而聚集了厚层的泥炭/煤层。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09-22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P618.11;P539.2
- 【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