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消痛贴对运动性骨骼肌慢性损伤过程中血清CK水平的影响
【机构】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教研室;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
【摘要】 目的:通过对骨骼肌损伤的敏感指标血清CK的检测,探讨消痛贴对运动性骨骼肌慢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94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安静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其中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为5只,药物处理组84只,又分为1周、2周、3周处理组,每周处理组又分为消痛贴组、扶他林组、安慰剂(生理盐水)、和训练对照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均要进行高电压低电流刺激下的主动跑跳运动,每只实验兔每天跑跳约300次,每周连续训练5天,其中模型组运动2周,制作腓肠肌运动性骨骼肌慢性损伤模型,药物组在此模型基础上,分别在继续运动的第3周开始对左侧下肢后侧进行不同药物的外敷治疗,治疗分别进行1周、2周、3周。动物实验完成后,分别取实验兔耳缘静脉血和左侧腓肠肌内测头,血样本进行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CK值(ng/ml);肌肉标本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应用光镜在HE染色切片上,观察不同组别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其中各种治疗方法的总体差别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各周治疗方法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设定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慢性损伤模型组(2周组)有明显的肌肉肿胀变性,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肌核聚集等。各治疗组中,消痛贴组和扶他林组肌纤维变性均较轻,炎症细胞浸润不太明显,而对照组或安慰剂组少数标本出现肌纤维坏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血清CK检测值,2周模型组(83.67±6.25ng/ml)分别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48.59±7.50ng/ml)、三周对照组(67.75±11.76ng/ml)、四周对照组(63.33±7.29ng/ml)和五周对照组(53.51±12.16ng/ml)(P<0.05);三周组,消痛贴组(51.19±6.29ng/ml)和扶他林组(53.09±9.8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65.85±10.61ng/ml)(P<0.05);四周组,消痛贴组(50.23±10.37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63.33±7.29ng/ml)(P<0.05);五周组(对照组、安慰剂组、消痛贴组和扶他林组分别为53.51±12.16、52.33±11.20、51.68±7.82和54.36±9.67),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消痛贴可以显著降低慢性骨骼肌损伤过程中的血CK水平,减轻损伤肌肉组织的炎症反应,对运动性骨骼肌慢性损伤后的持续运动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会议录名称】 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2014年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4-08-11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G804.7
-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