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鼻腔扩容术作为基础术式在治疗OSAHS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惠培林谢宇平马薇赵丽君王金凤魏晓泉周丽雅徐超赵刚侯一平

【机构】 甘肃省人民医院鼾病科甘肃省睡眠医学中心山丹县人民医院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 目的:探讨将鼻腔扩容术作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基础术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确诊的320例OSAHS患者,电子鼻咽喉镜和上气道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定均存在鼻腔平面阻塞,根据具体原因分别经鼻内镜进行鼻中隔矫正术、鼻窦开放术、鼻腔新生物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或下鼻甲后端1/3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等鼻腔扩容手术。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鼾声评分(snore outcome survey,SO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最低血氧饱和度(the lowest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LSaO2)和呼吸紊乱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和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时间和比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鼾声响度、睡眠憋气、主观精神症状均有改善;PSQI、SOS及ES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2009年OSAHS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治愈38例,显效189例,有效93例,总有效率100%;LSaO2、AHI、REM的比例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结构改善,SWS时间和比例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应首先解决鼻腔通气问题。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届中国西部睡眠医学大会讲义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二届中国西部睡眠医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5-08-07
  • 【会议地点】中国甘肃兰州
  • 【分类号】R766
  • 【主办单位】中国睡眠研究会西部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