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枇杷属野生种及其种间杂种作为栽培枇杷砧木的早期亲和性指标筛选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晓慧张海岚蒋园园胡又厘林顺权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摘要】 中国和日本栽培枇杷一般用本砧(除了苏州地区有用石楠),地中海沿岸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用异属果树(植物)如火棘、榅桲、石楠等作为砧木。两类砧木均存在较大的缺点,本砧主要是根系浅,易倒伏,异属植物主要是亲和性较差。因此,近年来注重探讨亲缘距离介于本砧和异属植物之间(种间或及其杂种)的嫁接亲和性,首先是早期亲和性指标的筛选。这对于栽培枇杷砧木研究,推动枇杷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本研究中采用4种野生枇杷(大渡河枇杷、台湾枇杷恒春变型、广西枇杷和椭圆枇杷)和11种野生枇杷与普通枇杷的杂交后代材料作普通枇杷砧木,在统计嫁接成活率的基础上,通过测定嫁接前砧木与接穗枝皮过氧化物同工酶(POD)酶谱条带、砧/穗叶片含N量差值、砧/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差值、砧/穗叶片干物质含量差值、田间亲和力常数(FCC值)、砧/穗枝皮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变化等指标,分析与嫁接亲和性的关系,进行嫁接早期亲和性指标的筛选。结果显示:在所有15种材料中,嫁接后砧木和接穗POD活性最终趋于相同的组合嫁接成活率较高(80%以上),并且生长势较好,认为可作为嫁接亲和性的早期预测指标。其他诸多指标与嫁接早期亲和性的相关性不明确,原因正在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野生枇杷种间杂种嫁接亲和性
【基金】 广州市科创委资助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01504010028)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5-10-26
  • 【会议地点】中国福建厦门
  • 【分类号】S667.3
  •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