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频血管超声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
【机构】 哈医大四院超声科;
【摘要】 目的自体动静脉造瘘是建立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但造瘘患者多因年龄较大、肥胖,且常合并糖尿病及其他血管疾病等,成功建立和维持自体动静脉瘘己成为一个挑战。而造瘘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血管选择不当。探讨高频血管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血管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89例患者均为在我院透析患者,男41例,女48例,年龄22~70岁,平均49岁。透析时间最长者3年,最短者2个月,内瘘建立后尚未透析者10例。59例造瘘方式均为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造瘘术。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范围5-12MHz,选用高频探头,12MHz。选用仪器内设外周静脉条件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检测上肢充分暴露,自然平放外展,外展角度与躯干呈60度,肌肉放松。检查从肘部以上肱动脉开始,必要时须检查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在肱动脉分叉以上位置获取血流频谱,以此来测量计算血流量,并对频谱波形进行定性分析。而后对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顺序扫查。重点检查瘘口水平。并对相关感兴趣区域作出体表标记。检查时,探头要尽量与皮肤表面垂直,以免造成测量误差加大,用力应适度,必要时加大耦合剂用量,以免压瘪血管造成测量误差加大。在同一位置纵切面获取多普勒频谱波形,利用超声仪器自带软件可计算出时间平均流速(Vmean),注意入射角度40~60度为宜,取样容积应占据整个管腔。结果 8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常规监测中,64例内瘘血流通畅,透析时流量充分,各项指标正常,声像图表现为血管管壁光滑,未见明显增厚,腔内为无回声,腔内血流信号充盈良好,不同部位表现有所不同,供血的肱动脉及桡动脉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正向搏动性层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速低阻血流信号,瘘口区域血流信号显示较为紊乱,呈五彩血流信号,震颤一般较为明显,静脉流出道血流呈动脉化回心血流信号,频谱示低阻宽频波形,频窗多消失,流速较快15例肱动脉处血流量测量最低。其中5例发现并发症:5例血栓形成,超声表现为管腔内可见较强回声区填充,3例表现为弱低回声区,造成通路闭塞2例,重度狭窄3例,CDFI示闭塞时血流信号充盈缺失,狭窄者狭窄处血流信号紊乱,呈五彩血流信号,但震颤多。无明显增强其他原因内瘘狭窄3例。7例患者无不良症状,而2例出现手部疼痛,麻木等缺血症状,诊断为盗血综合症。结论浅表血管超声对外周动静脉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大,结合相关参数综合分析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血管造影被认为是金标准,但超声在某些方面相对更具优势,可提供血管形态方面信息,还可对内瘘功能进行评价。此外还有非侵入性、价格低廉等优势。可通过测量血流量及分析频谱波形,评价其成熟程度及是否存在机能障碍,并对其有无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动静脉瘤形成、盗血综合症等并发症做出诊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4-06-20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R445.1;R543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