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BI-RADS分类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中的价值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罗慧徐金锋罗奕伦吴瑛魏章洪刘慧玉

【机构】 广东深圳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摘要】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的超声表现。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发生在乳腺小叶的少见的乳腺慢性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及超声特征与乳腺癌较难鉴别,1972年由Kessler[1]等首次报告。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相关。该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应用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标准进行超声分类诊断,评价BI-RADS分类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0例GM患者的超声特征及临床表现并进行BI-RADS分类。2010年12月至2012年8月期间,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年龄25至55岁,平均37岁,肿块直径5~91mm,18例扪及乳腺肿块,2例乳头溢液,均未见明显红肿表现,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彩超检查及手术治疗,术后标本病理活检。结果 8例呈实质性不均质低回声,12例呈混合回声,10例伴导管扩张,3例伴钙化,12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BI-RADS分类0类2例,3类12例,4类6例。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为混合性肿块时较易诊断,表现为实质性肿块时与乳腺癌鉴别较困难,对这类病例应仔细辨别细微结构如边界、内部回声,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建议对于疑诊病人、BI-RADS分类分为4类以上者进行病理组织学活检确诊。所以BI-RADS分类有助于简化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3-10-24
  • 【会议地点】中国广东深圳
  • 【分类号】R445.1;R655.8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