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局部开放血脑屏障增强GDNF戒毒疗效的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陈芸王峰石宇刘俐鲁树坤

【机构】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超声影像科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局部开放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后,增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cyt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进入脑组织及其对大鼠成瘾模型的治疗效果的研究。材料与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利用正交设计,通过伊文思蓝测定法确定局限性开放BBB的最佳条件以及在该条件下确定通过BBB进入到脑组织中的GDNF的含量;并通过行为学观察评价部分开放BBB后,GDNF对大鼠急性戒断症状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的影响;利用western-blot检测其对酪氨酸羟化酶蛋白表达的影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检测技术,测定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频率1 MHz,微泡剂量0.5 ml,照射时间为1 min,声压0.8 MPa,and延时60 s是最佳的BBB开放的参数。在最佳参数下,MRI引导的超声联合微泡开放BBB介导GDNF局部、无创的传输至中枢神经系统。靶组织中的GDNF的量可以达到5.07±0.37μg/g;通过超声联合载GDNF微泡开放BBB,增加中枢GDNF含量,可以破坏大鼠CPP模型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减轻吗啡成瘾戒断症状;显著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p<0.05)而对于5-羟色胺没有明显改变。结论与讨论通过超声联合载GDNF微泡开放BBB能够有效的增加中枢GDNF的含量,从而对吗啡成瘾起到治疗作用。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脑疾病。在动物实验中,GDNF对药物成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其BBB的通过性差,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表明低频聚焦超声联合微泡具有非侵袭性、可逆性、在局部靶向性开放BBB的优点。本研究探讨了局部开放BBB后,增加脑内GDNF对药物成瘾的治疗作用,确定GDNF戒毒作用机理。通过低频聚焦超声联合靶向微泡技术,进行有效大分子突破BBB后的药理学研究,进一步增加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脑疾病方面的优势,探索在临床上外周给予大分子药物用于治疗成瘾及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一种有效新途径。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超声治疗专委会学术会议、第六届仪器工程开发专委会学术会议、第五届超声生物效应专委会学术会、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超声治疗专委会学术会议、第六届仪器工程开发专委会学术会议、第五届超声生物效应专委会学术会、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3-07-12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R445.1;R749.6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