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珠江口盆地新近系潮汐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和陆坡上的一个大型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随着南海扩张、全球海平面升降等诸多因素的控制,潮汐作用在珠江口盆地的不同位置、不同时期留下了不同的沉积记录。通过对珠江口盆地32口井1922m岩心进行观察,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中发现有典型的潮汐沉积构造——由沙质纹层与泥质纹层交互组成的潮汐层偶。将不同层段、不同位置的潮汐沉积的岩性差异进行对比,归纳出珠江口盆地新近系潮汐沉积的类型,并总结各类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可识别出潮汐影响三角洲、潮汐汊道、碎屑岩潮坪以及潮汐影响的陆棚等4种类型。潮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序列上与普通三角洲类似,所不同的是在河流动力减弱的外前缘以及内前缘中支流间湾处,发育有大量脉状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的灰色粉砂岩与深灰色薄层泥岩互层。脉状层理厚度约为12cm;砂质纹层厚度为2~10mm,其间夹有泥质条带厚度为1~3mm。潮汐汊道的水动力较强,沉积物以灰色-浅灰色细砂岩为主,局部夹有薄层的灰黑色泥岩或灰色含砾粗-中砂岩。其岩石相组合可识别出两种,分别是块状层理含砾中-粗砂岩相—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生物扰动块状细-粉砂岩相组合、大型低角度单斜层理砂岩相—生物扰动块状细-粉砂岩相—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相组合。珠江口盆地新近系潮坪沉积可识别出:泥坪,岩性为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发育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偶见有泥裂,岩石相以浅色泥岩相为主;混合坪,具脉状、波状或透镜状层理的砂泥岩薄互层,岩石相为浅色泥岩相-低角度交错层理泥质粉砂岩相交互发育;砂坪,岩性以细-粉砂岩为主,以发育双向交错层理为典型特征,岩石相以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相-块状层理粉砂岩相为主。潮汐影响的陆棚是随着海平面的下降,较大面积的地区对前一层序的高位进行侵蚀,从而产生大量松散的沉积物。由于古珠江三角洲分支和东沙隆起堆积了大量松散的尚未固结成岩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在一定的潮流水动力场中,随着流速的变化,容易发生侵蚀、搬运和再沉积作用,从而能形成潮汐砂脊。在珠江口盆地新近系中,随着海平面珠江上升,潮汐作用的类型也逐渐由潮汐汊道过渡到潮坪-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并最终转变为潮汐影响的陆棚沉积。
- 【会议录名称】 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5-10-24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P736.21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