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摘要】 西部沙区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支撑我国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但由于该区气候十分干燥,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且随当前的人口剧增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给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压力。因而及时、科学、客观地评价沙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增强治沙工作的预测性、主动性和科学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说明、分析和评定。其目的就在于使决策者与公众明确沙区生态环境质量基本情况,找出沙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内在原因,并由此制定相关对策,同时明确自然环境、灾害、污染、人口、科技、教育、福利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并由此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真正内在涵义。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分为两方面:一是沙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即全面调查沙区生态环境,根据评价任务和目的选取评价要素及其评价参数,制定质量标准,再采用专门的评价方法得到各评价要素质量和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二是沙区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包括各评价要素质量变化引起的环境生态效应和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生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状况影响;经济效益分析。本文综述了目前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动态。目前国内外普遍得到认可的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设置原则包括政策相关性(Policy Relevance),易于分析(Analytical soundness) 和可测定性(Measurability)。同时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提出许多设置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可比性、独立性、相关性、完备性、简易性、代表性、稳定性以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全的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原则等。本文提出了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息金字塔模型,并对目前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作了综述性研究,作者认为,建立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先从沙区生态环境典型结构分析入手,找出影响和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然后,建立指标体系,并加以量化和评价。植被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资源,是沙漠化地区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本文同时综述了目前在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权值的确定.指标标准化, 评价标准及质量等级划分的方法。最后对目前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算法,笔者认为现有的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足以衡量我们所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建立综合的沙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同时切实加强环境质量建设和相当配套设施,解决当前生态环境建设无信息中枢的问题。再者我国目前缺少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原因是缺少生态环境质量基准方面的研究。只有制定出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才能完全定量地确定沙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更为准确地分级或分区。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
- 【会议时间】2003-08
- 【分类号】X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