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输尿管微小结石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杨齐琳唐正严顿金庚

【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输尿管重建中显示输尿管微小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27枚直径3~5mm,取自患者的泌尿系结石,长方块状猪瘦肉2块,长约13cm,宽约4cm,厚3cm。记录各结石编号次序,将上述结石按结石编号次序分3组置于两肉片中,行2种螺旋CT不同序列扫描。单层螺旋CT采用ProSpeedSXAdvantage机型,层厚1、5、10mm,螺距1。多层螺旋CT为GELightSpeed16,层厚分别为0.625、1.25、5、10mm。5、10mm层厚扫描数据均分别重建为0.625、1.25mm后传输至工作站处理(AW4.0软件包)。记录2种机型不同序列扫描检出的结石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临床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2~74岁,平均42岁,均以反复腰痛和(或)血尿为主要症状。临床怀疑为输尿管结石,KUB未发现结石,均行B超及MSCT扫描。MSCT扫描技术:GELightspeed16sliceCT采集原始数据,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扫描范围从肾上级至耻骨联合上缘。扫描参数:数据采集层厚10mm,螺距1.375:1,高速扫描模式,扫描后重建层厚1.25mm。35例平扫,2例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80ml30、60s及15min后行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图像后处理:将患者MSCT原始扫描资料及1.25mm重建影像传至SUNAW4.0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输尿管重建方法:①曲面重建(CPR):对输尿管梗阻严重者,利用轴位平扫图像上输尿管内积液与周围组织形成的良好对比,利用多层面重建(MPR)中的冠状位和/或矢状位进行定位,沿输尿管走行方向画曲线,勾画出输尿管全程图像;②3D重建:2例增强者延迟扫描后图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输尿管成像。结果:实验组MSCT5mm和10mm层厚扫描,然后分别以0.625mm和1.25mm层厚重建所得的图像,其质量及其显示出的结石数与MSCT相应同等薄层扫描(0.625mm和1.25mm层厚扫描)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临床组35例输尿管结石均经输尿管镜手术证实,直径2~8mm。B超发现23例,检出率65.7%;MSCT薄层重建结合输尿管重建后结石检出率为100%。并能清楚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输尿管梗阻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MSCT常规平扫薄层重建结合重建特别是CT尿路造影(CTurography,CTU)可提高结石检出率及评价输尿管有无梗阻及其程度。必要时增强扫描可评价病侧肾功能。

  • 【会议录名称】 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09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R693.4;R816.7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