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儿体外循环前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 洪海筏; 王胜利; 胡型锑; 赵曙光; 杨美高; 黄宪平;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
【摘要】 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VSD)伴和不伴肺动脉高压(PH)病例体外循环前后中性粒细胞激活的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的动态观察,来探讨体外循环前后中性粒细胞激活的程度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以肺动脉和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P/PS)作为评价肺高压指标。根据PP/PS值,将患儿分成2组,每组15例:A组为无肺动脉高压组(PP/PS≤0.35);B组为中重度肺高压组(PP/PS>0.5)。于CPB前(T1),CPB结束后0h(T2)、1h(T3)、3h(T4)、24h(T5)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ml,测定血浆NE和血球压积(HCT)的含量变化。结果:A组和B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血球压积、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B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长于A组,且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儿血浆NE水平在CPB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均于CPB后明显升高;在CPB后四个时间段,B组血浆NE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CPB后24h,A组血浆NE水平已降至CPB前正常水平。结论:激活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NE在机体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过多的NE也造成了肺损伤。本实验结果表明CPB后血浆NE含量明显升高、PH组血浆NE含量明显高于无PH组,提示CPB后中性粒细胞发生激活、PH组中性粒激活明显强于无PH组。同时也可以认为,CPB后NE释放增多是引起CPB后肺损伤、尤其是伴PH患儿的CPB后肺损伤重要机制之一。
- 【会议录名称】 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4-08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湖州
- 【分类号】R726.5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