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 杜杰; 王胜利; 胡型锑; 杨美高; 黄宪平; 赵曙光; 赵琦峰; 赵子牛; 章岳峰;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
【摘要】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科1988年7月-2004年6月收治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以下简称肺囊肿)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50天~66岁,平均22.4岁,其中0~10岁22例,11~20岁10例,21~40岁12例,大于40岁8例,病程10天~16年,其中1~7年36例。临床表现:咳嗽38例,脓痰24例,发热32例,血痰或咯血12例,胸痛17例,气促4例,消瘦3例。X线胸片:蜂窝状阴影22例,1~3个薄壁空洞24例,类圆形阴影及大片致密阴影各3例。其中可见液平面者18例。本组18例胸部CT检查,表现为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状、空腔状阴影,壁薄,部分内含液体。气性囊肿32例,含气囊肿14例,液性囊肿8例,单发16例,多发36例。部位:下叶22例,上叶8例,中(舌)上叶3例,中(舌)下叶2例,中叶1例,肺叶间3例,纵隔3例。并发症:漏斗胸2例,后腹膜肿瘤1例、肺软骨瘤1例、气胸1例。治疗:所有病例一经确诊并积极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单肺叶切除31例,中(舌)下叶切除5例,囊肿摘除术13例,肺段或楔形切除3例,全肺切除2例,术后积极抗炎、正确咳痰、排痰等治疗。其中1例并发漏斗胸系漏斗胸矫治术后1年再行右肺中下叶切除。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51例病例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1例巨大多发肺囊肿发现伴发后腹膜巨大肿瘤(恶性肿瘤可能),术后5天最终死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结论:本病误诊率较高。X线检查对先天性肺囊肿诊断尤为重要。由于先天性肺囊肿多在幼年或青年开始继发感染,使囊肿壁与周围肺组织失去明确界限,造成X线形态出现错综复杂的变化,主要为五种:(1)炎性浸润样表现;(2)分叶,毛刺,牵拉样表现;(3)肺大疱样表现;(4)毁损肺样表现;(5)肺不张样表现。肺囊肿系先天性疾病,病理改变为不可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逐渐加重,不能自愈,且容易合并感染,内科治疗只能暂时改善临床症状,并有恶变可能,故一经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应先抗感染治疗再手术。对难以控制感染的可以急诊手术。手术方式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周围肺组织情况等决定,以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避免肺功能损害为原则。病变组织切除后应妥善处理肺裸面漏气肺组织,囊肿引流支气管应仔细一一结扎,严密缝扎闭合,以防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气胸或继发感染。囊肿切除后应确保原被压缩的肺组织能良好的复张。术后远期疗效好。
- 【会议录名称】 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2004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4-08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湖州
- 【分类号】R655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