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机采血小板冰冻前后聚集功能及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机构】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院检验科、输血科;
【摘要】 目的血小板作为成分输血的主要品种之一,已成为治疗和改善各种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并发出血的重要手段,由于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好,疗效肯定,因而临床的需求量迅速增加。目前浓缩血小板有新鲜采集和冰冻保存两个品种,两者输注的效果褒贬不一,通过探讨冰冻血小板经非程序降温-80℃保存复苏后.同冰冻前在体外的聚集功能和临床输注后的聚集功能变化,旨在比较新鲜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各自的优势.为临床选择使用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对18例浓缩血小板冰冻前后用血浆调整浓度200~300×109/L采用光学法、输注后采用全血电阻法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DP、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功能进行实验检测分析并对血小板冰冻前后数量变化进行比较。选用57例血小板减少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1组31例输注冰冻血小板、n2组26例输注新鲜血小板,观察在体内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DP、瑞斯托霉索诱导的聚集功能变化。结果冰冻复苏血小板有破坏、数量较冰冻前减少15%(p<0.01),血小板解冻后体外对胶原、花生四烯酸、ADP、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功能严重受损,四种方法的平均聚集功能仅为新鲜血小板功能的63%(p<0.01),输注后在体内的聚集效果冰冻血小板不如新鲜血小板(p<0.01)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结论-80℃直接冰冻血小板数量和体外聚集反应功能严重受损.其使用有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新鲜采集的血小板,其输注在体内的持续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为保证临床输注效果,非急诊输注血小板.应尽量使用新鲜采集的血小板;冰冻血小板具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使用时应加大输注剂量,以保证临床使用效果。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0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457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