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分型关系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战玉喜张广业李建新

【机构】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检验科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酶法连续监测法对各组样本进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测定。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临床分型血清中ACE活性变化的顺序由低到高为:正常对照组(23.47±6.03μmol/L),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51.79±8.58μmol/L),乙肝后肝硬化Child-Pugh A级组(60.57±6.4μmol/L),Child-Pugh B级组(68.22±6.62μmol/L),Child-Pugh C级组(77.3±8.3μmol/L),各组肝病患者血清ACE活性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胆碱酯酶活性(CHE)>4000IU/L时,ACE活性为34.71±9.43μg/L,CHE在4000-2000IU/L时,ACE活性则为53.16±8.46μmol/L,CHE在1000-2000IU/L时,血清ACE活性为67.67±9.52μmol/L,胆碱酯酶活性(CHE)<1000IU/L时,ACE活性为79.27±7.53μg/L,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病毒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分型中血清ACE的活性变化,对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0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512.6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