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意义与方法的进展
【作者】 张慧玲;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根据血小板抗体产生的不同原因和途径,探讨目前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及抗体类型确认的重要性,分析其临床意义.达到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的目的。方法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的意义应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法(SEP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微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固相化柱凝胶法(MAIPA)、微柱凝胶法、免疫细胞化学法(SABC)五种方法对血小板相关抗体.包括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HLA抗体.进行检测。结果SEPSA方法简易、快速、敏感、特异性高,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没备.检测的是所有血小板相关抗体.包括特异性血小板抗体和HLA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7%和64%: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检测所有的PAIgG.可以定量测定血小板抗体的含量.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50%:MAIPA法可以一次实验便能鉴定出HLA抗体或HPA抗体.方法学优点是血小板溶解前抗体与抗原发生结合.因此抗原决定簇结构较稳定而特异性强.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7%和85%。SABC法实验重复性好,只需取病人血清,无需分离血小板.且血清可在-20℃保存,方法快捷方便.阳性率较高且特异性强,可检出血中多种抗体:微柱凝胶法检测的是所有的血小板抗体.不能直接确定该抗体是血小板特异性抗体。但操作简单,易于标准化。结论SEP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微柱凝胶法适合于初筛,而MAIPA、SABC适合于确诊试验和血小板类型区分。综合运用以上各检测系统排除或者确诊是否是由免疫因素引起的PTR和PTP,准确区分和检测由血小板膜蛋白(GP)上的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抗原,如红细胞血型、HLA型抗原等众多的血型抗原产生的抗体.采取相应的抗原阴性的供体血小板.即配合型输血等不同的处理措施.避免反复输血患者引起同种免疫反应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对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会议录名称】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
- 【会议名称】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8-05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济南
- 【分类号】R446.6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